采访完35个民办机构的创始人,我开始明白教育是什么 采访完35个民办机构的创始人,我开始明白教育是什么

采访完35个民办机构的创始人,我开始明白教育是什么  

采访完35个民办机构的创始人,我开始明白教育是什么

去年7月,来自黑龙江的夏老师跟我聊起自己的教育故事。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,她20多年的教育生涯在我眼前呈现:她在公立学校教了18年书,40岁却离开体制,开始自己创办学校……

这是教育家社区专访的第一位教育创业人。

今天是教师节,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,教育家社区对50余位民办机构的创始人进行了深度专访。

他们来自全国各地,有着不同的背景,经历着不同的坎坷,却朝着一个方向努力——教育创业。

有的老师在公立学校教了十年书,甚至是清华的教师,却毅然放弃体制内的“铁饭碗”,创业办学,去实现自己的教育理念。

有的老师原本是其他行业的佼佼者,因为一些机缘,投身到教育行业,渐渐体会到教育这件事的魅力,并扎根下来。

有的老师从海外留学回来,了解了不少先进的技术,因此也想通过它们,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。

有的老师还在教育一线挣扎着,困顿却没有迷失自我,仍旧坚持着初心,不断死磕。

我们见证了一部分教育创业者的挣扎和奋斗,从他们亲身的经历中,在他们讲述的教育故事中,我们看到了民办教育创业人最真实的模样。

为什么要创业做教育?

为什么要创业做教育?如果不想明白这个问题,很难在教育这个“慢行业”中,坚持到底。

来自黑龙江蓬森教育的夏校长,原本在公立学校教书,她想给孩子安排丰富的课程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,但因为体制内的种种“束缚”而无法践行。

公立学校考虑的是安全和家长的非议,而她在意的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成长。在这样的矛盾之下,她选择了离开。

浙江奇思机器人的章校长因为自己孩子出生,开始关注到教育这件事,辞掉自己在外企的高薪工作,从一个教育机构的课程顾问进入教育行业,开始探索。

上海看看童画的杨校长则是因为教育曾今“拯救”过青少年时期叛逆的自己,所以想用更好的教育去引导更多孩子。

想象力英语大中华区的总裁鲍剑文老师曾在山区支教,后来在美国留学时,了解到了人工智能自适应互动学习系统,他脑海中出现一个声音:“中国的孩子也需要这样的学习软件。”

……

因为想实现自己的教学理想,因为想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,因为觉得教育这件事有意义,因为看到教育能改变许许多多孩子的命运……所以他们在这个行业相聚。

在我们采访的教育创业者当中,大部分以前都当过老师,由于没有找到自己认同的教育形式,于是便自己创造一个。

当然,也有一部分教育创业人,因为一些机缘,或是看到了教育的意义,投身于教育行业。

他们做教育的初心似乎各不相同,但在入局教育行业后,多多少少都有收获。“成就感”和“意义感”是被他们提及得最多的两个收获。

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,如初春细雨滋润心田,也激励他们在教育路上,步履不停。

创业办学,他们要面对哪些困难?

“创业后全身上下只剩下2000块钱”、“校区亏钱,合伙人甩手不干”、“竞争对手恶意诋毁”、“校区骨干员工辞职带走学生”、“学校濒临倒闭”……

这些均是我们采访的教育创业者所经历的真实遭遇。如果选择自己创业做教育,就注定要面对各种困境险阻。

“创业后,最难的一段日子是刚接管学校那会儿,各种问题铺天盖地而来:老师集体辞职,学生大面积退费,他惶惶恐恐被员工牵着鼻子走、被房东催租……我自己做维修、做保洁、做宣传、做前台,还要肩负起校长的重任,每天都焦头烂额,3个月暴瘦了15斤。”程攻教育的创始人程攻说。

在我们采访的教育创业者中,多多少少都经历过转型中的困难。对于一些原本是老师,后来转型成为校长的创业者来说,招生营销是让他们十分别扭的一件事。

“很多教育人谈利色变,觉得讲利益会让教育不够纯粹,可却忽视了物质永远是基础。”程攻老师说。

在转型的过程中,教育创业者们会遇到不少实际的问题,从教书或做单一的事务,到管理一家学校,处理各种复杂的事项。从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到必须为一个团队的发展负责。

另外,他们还要突破自己一些心理上的“障碍”,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,不断超越自己。

关于校区运营、招生,以及团队管理的问题,随着学习和历练,大家都会有所提升。可在办学的过程中,有一个问题,几乎让所有的教育创业人都倍感无奈。

“最难的一件事是以前遇到了一个孩子,很浑的那种,经常在班上打同学,和家长沟通后发现,父母也经常打孩子。本来想联合父母一起改变孩子一些不好的言行,但他的爸妈都很固执,不愿意改变,最后这个孩子离开学校,也没有太大改变,这让我觉得很可惜。”来自天津的楚校长说。

“教育家长有时候比教育孩子更难。”来自石家庄的一位乔校长说,这似乎也是许多教育人的心声。

“不可能让每个家长都认同并配合学校的教学理念,在这个方面只能尽力而为。”来自郑州的杜校长说。当她一次面对家长的诋毁时,虽然觉得万分委屈,但还是给家长全额退费,选择相忘于江湖。

很多教育人都很想让自己学校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好,可要教好一个孩子,仅仅有学校的努力还不够,还需要家长的配合,他们是和孩子朝夕相处的人,对于孩子的影响可想而知。

“我们学校的家长大多数都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,所以培养孩子的效率很高。”北京的张校长说。

从2018年初开始,国家开始整顿民办教育行业,一方面行业环境会进一步净化,一方面教育创业人们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。

困难从未停止,不少人放弃了,可总还有人坚持着。

在现实世界中做一个理想主义者

教育就是一群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。

在我们采访的创业者中,一位老师讲述的办学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,她原本是中国一所顶尖高校(全国排名前三)的老师。

在成为科研工作者之前,她曾在国企干了10年,有一定企业思维。在校期间,她开始整理学校光电子领域的精尖科研成果,想把他们应用于企业实践中去。

可当她把厚厚的科研手册拿到科技企业时,却被企业老板狠狠地“鄙视”了。他们说这些技术已经落后于企业了。

她没有死心,想着企业不行,直接走国家一些科技基金去实践这些科研成果呢?

她从厚厚的手册中筛选出了100个精尖科技项目,去申请国家科技部的基金。

通过层层严格的鉴定,她得到的反馈是:这100个项目中有99个均是微创新,也就是基于过去的理论加工而成的“创新成果”。

对于这样的结果,她惊讶之余更多的是疑惑,这些项目都出自于中国顶尖高校的教授们,中国的“最强大脑”们居然没有创新思维,那么他们带出的学生呢?

最后,这位老师开始深入研究创新思维的教育,以色列、芬兰等世界教育强国的教育方式她研究了个遍。

她发现培养创新思维必须从娃娃抓起,于是辞掉了高校的工作,转而去创业,致力于培养0——12岁儿童的创新思维。

有很多人觉得民办教育者都是奔着“赚钱”去的。但经过一年多的时间,和他们深入接触,反而觉得他们是最舍得放弃的人。

骑象小学堂的创始人曾进在进入教育行业之前,是外滩画报的副总编以及在行、分答的联合创始人。

科雅数学的创始人谷运增在创业之前是学而思的名师,年收入超过百万。

燕呢喃老师在创办自己的家庭教育公司之前,是外企的高管。

成为民办教育的创业者,意味着他们将面对更残酷的世界,更大的挑战,他们需要不断地进步,不断地创新,才能应对这个变化越来越快的时代,从而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。

对于教育这件事,他们有自己深入的理解以及坚定的目标,所以敢于去探索,去追寻,无悔无怨。

10月,教育家社区2019年双十知识节即将启动,在这里还有更多有趣、有料、有梦想的教育创业者,他们聚在一起碰撞教育思维、分享办学理念,一起学习,共同成长。

在此,祝大家教师节快乐!希望有更多教育人加入我们,做这个时代的教育探索者,用创新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。


相关推荐

免费使用
在线咨询